新华社:我国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成功“触摸”南海洋陆过渡带基底
发布时间:2017-03-25 

      新华社“决心”号3月25日电(记者张建松)经过1个多月的艰难钻探,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25日成功“触摸”南海洋陆过渡带基底,“决心”号在南海北部的海底1380米深处,钻取到灰黑色的玄武岩。

      上个月初正式拉开帷幕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66名科学家参加,包括“决心”号IODP367和IODP368两个航次、共4个月时间。目标是在南海北部的洋陆过渡带,钻取南海张裂前夕的基底岩石,揭示南海成因;检验国际上以大西洋为蓝本的“非火山型大陆破裂”理论,揭示“陆地为什么会变为海洋、海洋盆地怎样形成的”科学之谜。

      1个多月来,“决心”号在南海北部海域共进行了两个站位的钻探。在第二个钻探站位的第二个钻孔第57管岩芯中,成功钻取到玄武岩。这个钻孔编号为U1500B,位于北纬18度18.27分、东经116度13.20分,钻探海域水深3800多米。

      据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IODP367航次中方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孙珍教授介绍,第二个钻探站位正好位于华南大陆的陆缘尽头和南海洋盆开端之间的过渡带上。目前钻取的玄武岩,还只是“触摸”到南海洋陆过渡带基底岩石的“表皮”。“表皮”之下的基底岩石还有哪些“内涵”,还需要继续向下钻探,才能最终揭晓“谜底”。

      玄武岩是地球洋壳的主要组成物质。2014年,在我国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中,“决心”号曾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的大洋扩张脊上,成功钻取到玄武岩。

      “此次在洋陆过渡带钻取的玄武岩,看上去颜色偏浅,矿物组成上也有些特别之处。”孙珍说,“其成分与扩张脊玄武岩有什么差别?其形成机制是什么?下面还有什么岩石类型?是否会有来自陆缘和洋盆地幔的岩石?这是我们非常好奇、也是下一步钻探最期待揭示的。”

      由于在U1500B孔里的钻头使用时间期限已到,需要更换。在接下来的三四天时间里,“决心”号需要将长达5100多米长的钻杆,一节一节地从海里回收上来。更换好新的钻头后,再一节一节地接起来,通过位于海底的“钻孔再入锥”,将钻杆送回U1500B钻孔,继续向下深钻

 

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3/25/c_1120694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