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南海海底首次发现“大洋红层”
发布时间:2014-03-27 

600万年“宁静”沉积30米泥岩,蕴藏“深不可测”的南海演变史
来源:文汇报 发表时间:03/27/2014


       正在进行中的南海大洋二次钻探又有新发现:通过钻探,科学家们从南海海底获取了俗称“大洋红层”的沉积物。
       “大洋红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海底沉积物,大西洋、印度洋海底都有。但正在执行南海349航次科考任务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志飞给本报记者发来邮件称:“大洋红层”在南海发现还是第一次。
       这说明南海海底的沉积环境曾有很长时间非常“宁静”,蕴藏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南海演变历史。1个多月前,科学家们科考后曾得出结论:南海发生过“海底风暴”。结合最新的“大洋红层”,科学家们评论说,南海海底的演变历史“深不可测”。
南海海底曾长期“宁静”
       刘志飞介绍,这次发现的“大洋红层”,其实是一种红棕色泥岩。在现今世界的大洋底部,几乎都能找到这种红色或棕色软泥。太平洋海底35%的面积、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底大约25%的面积都是“大洋红层”。
       红色软泥的成分是微米粒级的陆地来源、火山来源或海底自身形成的矿物颗粒,也可能含有微体化石碎片等。在海底,细小的沉积物长期停留,颗粒外表容易形成一层铁锰氧化物。由于沉积环境缺少有机质,这些偏红色的氧化物被埋藏后将颜色保存下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泥岩。
       红色软泥的形成非常特殊:平均每千年才沉积1毫米-5毫米厚度。刘志飞解释说,首次在南海海底发现“大洋红层”几乎直接告诉科学家:南海深海海底,很长一段时间相当“宁静”。
       南海海底的红棕色泥岩厚度从10米至三四十米。如果以现代最快平均沉积速率每千年5毫米来推算,30米红棕色泥岩代表了600万年的沉积历史。结合船上科学家对沉积物中的微体化石的地层年代学研究,从南海钻探、打捞上来的“大洋红层”,至少有300万年至800万年的年代跨度。
扩张停止后的突变有待研究
       最新的发现,也带来一系列疑问。南海深部这段宁静的历史,恰巧发生在海底扩张停止之后,这让执行此次科考任务的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海底扩张形成大洋玄武岩时可谓“熔岩滚滚”,而上面覆盖的红棕色泥岩则说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刘志飞认为,实际上,这是两个迥异的时间尺度问题。“熔岩滚滚”是快速活动的过程,在其停止活动后相当长的时间都非常安静,海水中悬浮的微小颗粒慢悠悠沉降,每千年才累积一毫米,而那时炽热的熔浆早已冷凝成玄武岩。
       “那段非常宁静的时间里,有构造活动,没有火山爆发,甚至连周边陆地河流输入的沉积物也不能抵达此处。”刘志飞说。
       南海在海底扩张停止后为何如此“安静”,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本报记者 樊丽萍
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4-03/27/content_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