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6日,科学钻探船“决心号”顺利返航并停靠于法属波利尼西亚帕皮提港口,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 IODP)第378航次“南太平洋古近纪气候”圆满结束。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DP-China)共派出三位科学工作者参与该航次。
据悉,IODP 378航次于2020年1月3日至2020年2月6日间实施,在新西兰南部坎贝尔海台(Campbell plateau)277号站位执行。1973年,执行深海钻探计划(DSDP, 1968-1983)的“格罗玛·挑战者号”曾经钻探过同一个站位,时隔47年后,更新了取芯手段及研究技术的“乔迪斯·决心号”重回故地。本次共取得912.56米岩芯样品,将提供亚南极区域早新生代(包括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及始新世—渐新世过渡等关键时间段)气候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这些新样品对于了解古近纪极端气候背景下海洋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演变过程与适应规律,以及探索海洋环流-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南极冰盖形成之间的耦合关系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航次样品将存储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岩芯库,一年之后将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
本航次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31名科学家参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Deborah J. Thomas博士、德国不莱梅大学Ursula Röhl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DP-China)派出同济大学袁伟博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强博士分别作为古地磁学专家和放射虫专家登船,在航次期间进行岩芯样品分析,并与各研究组协作确定地层年代,最后提交航次报告及后续研究计划。
中国IODP选派上海科技馆余一鸣作为科学传播专员登船,与来自美国科学工业博物馆、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378航次科普教育组,通过船岸连线、社交媒体、新闻报道和播客视频等方式开展工作,各渠道参与人员共约56500人,并将通过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教育平台的持续合作,进一步增强大洋钻探在中国的认知度,提升中国公众地球科学素养水平。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2013-2023)及其前身是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共有23个参与国。作为已有20余年参与历史的成员国,中国将在2023年后的大洋钻探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