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基于IODP 349、367、368及368X航次在南海的钻探数据,半定量化约束了海盆的沉积过程,探讨了控制因素和可能的沉积物源
2022-10-24该研究综合利用现代观测、古环境替代指标、以及海气耦合模式和水同位素数值模式的瞬变模拟,从暖池区上层海洋热含量(而非表层海水温度)的角度探索水汽潜热传输,通过海陆之间的水同位素梯度来衡量全球季风水循环强度
2022-10-20国际地学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研究员团队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Northward shift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esterlies in the early to late Miocene and its links to Tibetan uplift”。
2022-10-08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发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金晓波副研究员与合作者基于大洋钻探的新成果:更新世海洋钙化藻类的长期演化及其对碳循环与气候的影响
2022-07-25分享一篇来自中科院地球环境所孙有斌研究员团队基于东亚季风区大洋钻探钻孔(ODP 117、121、 184,IODP 346和IODP 349、353、355航次)与黄土、湖泊、石笋等地质记录的研究综述:第四纪轨道尺度东亚季风变率及动力学研究进展,发表于地学国际期刊QSR上
2022-06-28国际地学期刊Chemical Geology发表了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胡斯宇博士、云南大学王选策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田丽艳副研究员等关于南海盆地蚀变洋壳中硫和微量元素循环的研究成果
2022-06-21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深海中心孙卫东课题组关于马里亚纳俯冲带弧前地幔楔蛇纹岩铁同位素的研究成果
2022-03-03近日,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李洪颜研究员、徐义刚研究员和李翔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Jeffrey G. Ryan教授和西北大学张超教授,通过IODP 352航次研究,提出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发育—成熟新模型。
2022-02-23